2018年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一览
国家资助政策简介
广东省学生资助政策简介(高等教育阶段)
研究生国家奖助学金
01
国家奖学金
奖励对象:普通高校中表现优异的全日制研究生。
奖励标准: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2万元。
02
学业奖学金
奖励对象:普通高校中表现良好的全日制研究生。
奖励标准:省财政按博士研究生人均每年1万元,硕士研究生人均每年8000元给予支持。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档奖励。
03
国家助学金
资助对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没有固定工资收入、规定学制期内的全日制在读研究生。
资助标准: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3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6000元。
04
“三助一辅”
研究生在不影响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原则下,参加学校设置的“三助一辅”(助研、助教、助管和担任学生辅导员工作)岗位,获得一定的津贴报酬,帮助完成学业。
“三助一辅”津贴标准由高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当地物价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
本专科生国家奖助学金
01
国家奖学金
奖励对象:特别优秀的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
奖励标准:每人每年8000元。
02
国家励志奖学金
奖励对象是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
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
03
国家助学金
资助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
人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000元。高校可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分档资助
国家助学贷款
包括校园地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贷款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
贷款金额原则上本专科生每生每学年最高申请金额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
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贷款利率和国家有关利率政策执行。
贷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的利息由贷款学生本人全额支付。
贷款学生毕业后的三年内只还利息不还本金,毕业后第四年开始偿还本金。
我省高校在校生可在就读高校申请校园地助学贷款,我省户籍的学生也可在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广东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资助
资助对象为我省当年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
资助标准按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学费标准,最高不超过6000元。
考入省内高校的新生开学时向学校申请,考入省外的新生向户籍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申请。
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
资助对象是户籍在我省少数民族聚居区,且小学和初中均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小学就读,2013年及以后通过普通高考,考上全日制高校(含省外高校)的少数民族本专科大学生。
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0000元,资助周期为本专科就读期间。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向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民族工作部门提出申请。
南粤扶残助学工程
资助对象是我省户籍当年考入普通高校的全日制残疾人大学生(包括本专科和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研究生除外)。
资助标准为专科生每人一次性资助10000元,本科生每人一次性资助15000元,硕士研究生每人一次性资助20000元,博士研究生每人一次性资助30000元。
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大学生向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残联提出申请。
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兵役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退役复学后学费减免政策
补助对象是应征入伍服兵役的高校在校生、毕业生及退役后复学的原高校在校生。
国家对应征入伍服兵役的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补偿、对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含校园地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行代偿,退役后复学的原高校在校生实行学费减免。
补助标准为本专科生每人每学年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每学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低于8000元(12000元)的,按照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两者就高的原则,实行补偿或代偿。
广东省退役士兵就读高职院校资助政策
资助对象是复学或通过技能考试考入我省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地为广东欠发达地区的退役士兵。
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学年7000元。
“三支一扶”助学贷款代偿
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继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工作满1年,可申请代偿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
茂健职学生资助中心
编辑:李国章
来源:学生工作处
审核: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专员